在去年十二月的購酒指南里,我曾寫過換瓶酒和換蓋酒,但因那篇文章主要是聊價格,沒有很仔細去寫,只是從酒商套費用的角度簡單講了為什么會有這類酒。
因市面存在各種稀奇古怪的開盒、開蓋、撕標、涂碼、換瓶、換蓋的酒在售賣,本文就聊一聊這種現象,以及背后的邏輯,并講一講什么樣的能買,什么樣的不能買,也算是避坑指南。
【資料圖】
這種酒的出現,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: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。
歸根結底是現實卷得讓從業者和消費者不得不絞盡腦汁,酒廠想要品牌站得更穩,掙得更多的名利,酒商想要降低成本,獲取更多的利潤,消費者想要喝到更好更便宜的酒。
從訴求來說,三方很難站在一條線上,于是稀奇古怪的換瓶酒、開蓋酒反而讓本來不可調和的矛盾變得對立又統一了起來。
之前《十二月白酒購酒指南:年底了,酒價漲還是跌?》聊的費用問題便是癥結所在。
在白酒的經銷體系里,經銷商按出廠價給酒廠打款拿貨,再把酒按某個價格賣出去,至于是鋪貨到渠道還是賣給終端消費者就不去細分了,總之就是實現了商品的交易與流通,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一定的利潤。
但事實上,酒廠與經銷商之間不是打款、拿貨、銷售就結束了,得給經銷商一些配套投入與費用,名義上是開拓市場,也確實對打造品牌與市場建設有所幫助。但主要還是為了能靈活調控,把經銷商牢牢控制在手里。
因此這些投入和費用不能給現金,因為一旦給了現金,酒成本就在明面顯著降低了,經銷商必然會低價賣,于酒廠不利。
投入與費用也不能一視同仁,要有所傾斜,成熟的市場和新開拓的市場、優質經銷商和普通經銷商必然要區別對待,這樣才能在不同的市場、不同的區域以不同的力度來推進。
既然不能給現金,那給什么呢?
給酒顯然是好的辦法,還不能給常規標品,得給規格不一樣的非賣品,也就是品鑒酒。讓經銷商拿這些酒去開品鑒會,去招待客戶,酒廠給報銷餐費和用酒,反正餐費也不過是酒廠商務平臺上顯示的數字,又不用給現金,這些錢不能提現,經銷商下次還得用來拿貨。
如前所說,不同的經銷商拿到的品鑒數量是不一樣的,費用投入比例也有差異,片區可以審時度勢斟酌傾斜,比起同樣標準的返點要靈活方便的多。關系好的、聽話的經銷商就多給點政策,關系不好的、不聽話的經銷商就少給點。
經銷商想要降低成本,就得去開品鑒會,這樣才能套費用,有些是空套,有些是半推半就套,有些則是實打實地開展,一分錢也套不著。
所謂空套,就是點幾個菜,自己吃,按要求拍照,把餐費和品鑒酒都套下來,比如花三百塊吃頓飯,套三千塊的餐費和幾瓶酒,多出來的部分就是賺的。錢揣兜,酒變現,也把打款拿貨的酒成本降低了。有的空套更狠,純白套,連這三百塊也不花。
半推半就套則是正常開展,菜標低一點,酒也少喝點,三千的餐標吃一千五,四瓶酒只喝一兩瓶,多出來的就是利潤。
而實打實地開展就是如實宴客,做客情,反正酒廠買單,與客戶喝成一片,錢也花了,酒也喝了,就指著客戶能多買幾箱酒。生意多難做啊,不把成本降低,不把價格打下去,一半的酒也賣不出去。
于是乎,經銷商就在品鑒及其它政策上動起了腦筋,特別是有些經銷商簽了七八個品牌,一桌菜能套七八回餐費。
譬如說這場郎酒是實打實喝了,但習酒、瀘州老窖、汾酒也可以拿出來拍個照,為了體現“真實性”,把盒子開了,瓶蓋擰了,多個角度拍照,營造真實感,照片拍完,蓋子擰上,塞回盒子,放進箱子,有渠道的低價變賣,沒渠道的留著下次用。
但酒廠也不是,顯然知道這么一出,便要求報備瓶碼,并回收全套包材,起碼也要把蓋子給掃碼寄回來,交由專人審查。換蓋、換瓶應運而生。
需要回收瓶蓋的就把瓶蓋擰下來,換上別的蓋子,能賣則賣,這是換蓋酒;需要回收全套包材的就把酒灌到玻璃瓶,這是換瓶酒;有些酒需要把標簽撕下來,也有回收盒子蓋的,這種便是撕標酒和撕蓋酒……你有張良計,我有過墻梯,見招拆招,煞費苦心。
那問題來了,什么樣的酒才有品鑒裝呢?
以目前的白酒而言,品鑒酒只有酒廠的主流產品才有,非主流的冷門產品連知道的人也沒幾個,還搞什么品鑒酒?
甚至有些酒廠連大單品也不搞品鑒酒,需要開品鑒會就直接喝本品、標品。
由于費用投入力度不同,經銷商之間的成本就變得不一樣了,哪怕是同等投入,擅長套費用的和不擅長套費用的成本也不一樣,這樣就會導致一種結果:低成本地區的酒低價甩貨到高成本地區,形成降維打擊。
酒廠出于品牌形象與區域保護,會對經銷商進行監管、督察,防止低價售賣與竄貨。但這又是另外一件事了。
本文聊的是開盒酒、換蓋酒、換瓶酒能不能買的問題,我們先了解一下每種酒的定義。
開盒酒、撕標酒、涂碼酒,這幾種都是不影響酒瓶外觀與酒水品質的做法。
開盒一般是為了掃碼,或掃碼領紅包,或掃碼定位防竄貨,或掃碼提高開瓶率……比如經典五糧液就有開盒的酒,因為這款酒沒有單獨生產品鑒酒,經銷商客情用的是正裝,需要打開盒去驗證。
對于那些不能無損開盒的酒,一旦打開了盒子,就會把包裝破壞掉,因此也給了造假者掉包的機會。像那些能夠無損開盒的酒是不需要強調“開盒”的,比如飛天茅臺,本來就能夠隨便打開盒子,開不開盒沒什么區別。
撕標酒也是回收或證明開瓶的一種方式,見于部分品牌,比如茅臺喜宴,但這類酒本身就存在大量假酒,一旦撕了茅臺海洋標,就更難從外觀判斷酒的真假了。酒鬼酒也有撕標一說。
涂碼酒是把外箱、瓶身的噴碼涂抹掉,這種大多是要把貨竄到異地,防止被抓包。酒廠判斷酒的經銷商歸屬依據就是箱碼、瓶碼,把這些碼撕掉或涂掉,竄貨被抓包的風險就會小一些。
開蓋酒、換瓶酒、換蓋酒,是完徹底改變了酒的包裝,這種酒其實是存在好幾種風險的。對消費者來說,可能會中了不良酒商售賣假酒的招。對酒商來說,沒有白酒包裝資質,重新包裝、分裝白酒是涉嫌違法的行為,只不過量少,也沒有造成什么危害,也就沒人去管罷了。
開蓋酒分兩種,一種是蓋子內側有二維碼,需要經銷商掃碼確認開瓶品鑒和定位;一種是開品鑒會,需要拍開瓶照。有些酒掃碼后無需回收瓶蓋,那么在開蓋后把瓶蓋重新擰回去就行。
換瓶是把酒從廠家的包裝里換到了普通的瓶子,說句難聽話,你怎么知道他灌進去的是不是原酒?
換蓋酒則是把瓶蓋回收,在原瓶換上同樣螺紋的蓋子。很多經銷商在開展品鑒會時,一定會把瓶蓋回收,一個也不能丟。換蓋也是同樣的道理:酒廠要回收,蓋子自然就派上大用場了。
小酒、品鑒酒,這種酒都屬于酒廠的“非賣品”,給經銷商用于開展客情的禮品酒,至于經銷商怎么去用,酒廠也沒法管得那么細。
以上這類酒在行業不景氣的時候出現的頻率會更高些,因為常規產品賣不動了,酒商總得想方設法賣點酒才能維持得了生活的樣子。
消費者之所以買這類酒,就是沖著“便宜”二字。非原裝的酒,折扣力度大,自喝的人也不在意包裝。
對于消費者來說,能不能買這些酒,完全取決于是否相信賣方的人品,信得過則能買,信不過則不買。因為這幾種酒都留出了的造假空間,任意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問題。假如買家對賣家知根知底,信任對方給自己的一定是真酒,那是可以買的。假如不信任,那就不用多說了。
也有另一種做法,就是消費者把原裝酒買回去,自己灌裝出來,然后把全套包材退回,酒商在收到包材后把差價退還給買家。這原本是好的辦法,因為消費者不用再擔心罐裝過程中會出現貓膩。但據說不太行得通,因為很多時候買家并不能及時把包材退回,導致酒商那邊交不了差。
也有酒商用另一種辦法賣這類酒,就是高價賣給買家,讓買家自己拿回去灌,等包材在規定時間退回后,再把差價返還回去。
如此種種,皆現于世。
有心的酒友其實會注意到一個現象,就是這類酒也就這兩三年才多了些,之前鮮見蹤跡。
原因不復雜,其中一個影響因素是疫情導致很多地區沒法聚餐,尤其一些單位規定不允許外出聚集用餐,導致經銷商的品鑒酒沒了用武之地。
如今放開了,宴請沒了緊箍咒,這類酒很可能也會慢慢少了些,比起折騰來折騰去套點品鑒酒的費用,多賣酒顯然更劃算。即便在之前,這類酒似乎看起來數量頗多,但在整個行業來說也不過是九牛一毛,多數經銷商寧愿把酒和餐費花在客戶身上,買賣的紐帶是人情關系,做好客情比那點蠅頭小利重要多了。
前段時間有款換瓶酒在酒友間鬧出了點小風波,商家說是換瓶真酒,酒友說是假酒,我沒有買過,也沒有喝過那個玻璃瓶的酒,自然沒法判斷,但我想從邏輯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款酒是否具備換瓶的必要。
任何一款酒,換瓶的前提是瓶子、瓶蓋、標簽等包材有其它用處,不然誰腦子不好使去把酒灌到玻璃瓶里賣?既讓人對酒的真實性存疑,又折了價。
以那款溫某盛來說,這酒本就是少數人愿意嘗鮮的酒,根本不在酒廠的常規計劃內,不會查低價售賣,也不會查異地竄貨,更不會回收包材,那么酒商有必要多此一舉把酒灌到玻璃瓶打骨折價賣嗎?
我認為是沒有這個必要的。
意識到“換瓶”的說法不合邏輯后,便冒出了另一種解釋,說是回收的員工品鑒酒,既然是員工品鑒酒,就不該打著溫某盛的旗號。且不說這種員工品鑒酒和溫某盛是不是同一個酒,以我所了解的情況來看,并非同樣的酒。退一步講,即便是同樣的酒,也沒必要換瓶的,回收來的酒是什么樣,原封不動去賣就好了,酒廠又不查員工拿回家是自己喝了還是賣給了張三李四王二麻子。
對于這種形式售賣的酒,有個很簡單的判斷方法,熱門的品鑒酒、大單品,特別是在包材這塊需要按一定比例回收的酒,存在換瓶售賣的可能,而冷門酒、量產極少的酒,完全沒有換瓶的必要。
舉個例子,很多喜歡喝茅臺的人會去茅臺相關的店里買灌裝到玻璃瓶、壇子里的茅臺飛天酒,因為經銷商需要回收酒的包裝給到廠里,價格也便宜,但鮮有人知的茅臺八十年會換瓶嗎?
之所以寫這篇文章,我不是要去勸導、阻攔或提倡點什么,只想就這個事胡亂說說,信與不信倒沒那么重要了。有些人和事,眾人一看便知不對勁,但依然有人選擇相信,心存僥幸忍不住想去碰碰運氣,也罷。
雖然本文啰啰嗦嗦講了那么多,但對于標題這個疑問,答案只有一個:你信任酒商的話,能買。畢竟這類酒便宜,自己喝是很劃算的,但如果你對酒商不夠了解不夠信任,還是不要下手了,風險高,很容易偷雞不成蝕把米,得不償失。而對那些存疑的酒,就不要去挑戰賣家的人品和自己的運氣了,幾乎是包輸局。(來源:知酒僧)
您留言,我回電!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!
提示: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!
*姓名: *聯系電話: 留言內容: *驗證碼:溫馨提醒: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,倡導誠信合作、互惠共贏!為了保證您的利益,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,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,以免造成損失!